抗战时期八路军帽子上的“两粒纽扣”有啥作业?大有来头
时间: 2024-04-22 01:38:23 | 作者: 腰带
product description
为什么八路军的帽子上有两粒纽扣?帽子明明只需要戴着就行了,在帽子缝纽扣是有什么特殊的意义或者作用吗?
1924年至1927年,为了打倒军阀、驱逐列强,与开始了第一次国共合作,建立了反帝反封建革命统一战线。
但是在孙中山先生去世后,在蒋介石和汪精卫的领导下,背叛了孙中山的合作政策,发动四一二、七一五反革命政变,屠杀人,造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。
这个时候中国人认识到,依靠的军队是不行的,人要建立自己的革命武装,于是红军的概念被创建出来了。
从1927年开始,全国各地爆发了数百次起义,各地的组织建立了多支工农革命军和游击队,到了1928年,中央决定把这些工农革命军改称为“红军”,建立之后继续吸收各地散落的工农革命军。
到了1930年,全国红军大约有7万人,经过对的数次围剿进行反围剿作战,一步步壮大自己的力量,完善各级体系,建立了完整的指挥架构,成长为中华大地上一股无法忽视的革命武装力量。
不过,既然的武装力量叫中国工农红军,那八路军的称呼又是怎么来的呢?
1931年,日本人依靠九一八事变侵略了中国东北,日本军国主义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,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,国共第二次合作势在必行。
对释放了极大的诚意,表示只要停止进攻苏区、保障苏区人民的民主权利、开始对日作战,愿意摒弃前嫌,与合作抗日,可蒋介石坚持“攘外必先安内”,视为洪水猛兽,始终不愿意与联手抗敌。
1936年12月12日,西安事变爆发,国内局势开始从“联蒋抗日”转为“逼蒋抗日”,蒋介石受到了极大的舆论压力。
1937年8月13日,日军进攻上海,扬言三个月,这样一个时间段意识到,日军的进攻会动摇自己的统治基础,抗日已经不可不为,于是开始与中国进行第五次谈判。
正是在这一次谈判中,蒋介石同意把中央红军加入国家编制,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,这就是“八路军”这个称呼的由来。
后来,南方的红军游击队又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,也就是“新四军”,至此,中国工农红军以“八路军”和“新四军”的编制,与进行合作,与终于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,开始停止内战、一致对外。
既然红军已经成了国民革命军,那么依照国家规定和后勤保障的需要,红军的武器装备就应该由来配发。
于是从农田里起家的红军们成批拿到了统一生产的军队制服,这些由配发的军帽上,就有那两个神秘纽扣。
不过,这种带纽扣的军帽实际上不是的样式,而是德国的样式。当时从德国手里接收了大量武器装备和军事顾问,这也是军队武器装备一直较为先进的原因。
德国军事顾问把德国的山地帽按照亚洲人的头型进行了改良,就变成了影视剧中常见的那种帽子。
帽子上的两个纽扣不是装饰物,是可以解开的,解开之后缠绕在头上的两个护耳就会落下来,护住耳朵和脖子,这样做才能够在天气严寒的时候帮助战士们保持体温,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战士们在爆炸中挡住飞石、避免耳膜受损,等到天气热了,把护耳抬起来,用扣子扣住,就是普通的帽子了。
这种帽子没有扣子,是一年四季都挡住耳朵的,遮挡范围较大,夏天的时候能用来防晒和防蚊虫,冬天就可拿来保暖,跟配发的帽子有异曲同工之妙,但不是同一种思路。
然而,帽子上不仅有两粒纽扣,在纽扣上面还有一个帽徽,代表着佩戴帽子的士兵是的军队。
在刚开始配发装备的时候,不少红军战士不愿意戴这种军帽,红军原本的帽子虽然不先进,但上面也是有代表着的红色五角星,只有敌人的帽子上才会有。
现在自己帽子上的红色五角星变成了,打了这么多年仗,难道现在要为当初的敌人打仗?
这种心态最初造成了不小的麻烦,甚至有无论如何都不愿意接受的战士选择了离开军队。
但是国共合作协议里写得很明白,中国工农红军改编成八路军和新四军,不仅番号要变,后勤也要变,帽徽是很重要的部分,一定要变。
一边是红军老战士们的抵触情绪,另一边是国共合作所必须的让步,这让部队首长们的很头疼,所以在国共合作早期的照片里,一小部分红军战士的帽子上是没有帽徽的,那是他们自己拿掉的。
在国共刚开始合作的时候,的态度是比较诚恳的,当时中国工农红军的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后,编制人数是按照三个师、每个师15000人来算的,政府需要给八路军按照45000人的人数发放军饷和装备,军帽自然包含在内。
刚整编时,给八路军一次性发了70万发子弹、15000颗手榴弹,620枚迫击炮弹,也按时发放军饷。
可随着战事发展,八路军不断扩充,广大工农革命人员自愿加入八路军,很快,八路军的军队规模就达到了50万。
只给了八路军45000人的编制,国共协议里也限制八路军扩充兵员,但是日本攻势凶猛,为了准备与日军进行大决战,扩大部队规模势在必行。
而根本供不起50万部队的庞大开支,再加上日军攻占的土地和工厂日益增多,八路军距离统治地区越来越远。
渐渐地,八路军很难从手里领到自己应得的军饷和装备了,不得不自己想办法。
1939年,八路军后勤部新设立了财经部和军事工业部,到处想办法筹措经费、生产武器装备。
帽徽要使用到珐琅材质,这只能在统治地区进行制作,对于当时八路军极其有限的生产能力来说实在太困难了,所以边区被服厂的制作只能一切从简,八路军产的军帽上面就没有帽徽,只剩下两个纽扣。
1941年,皖南事变爆发,新四军被蒋介石诬陷为“叛变”,内部在蒋介石的带领下掀起了浪潮,新四军的战士们跟蒋介石彻底决裂,把帽子上的帽徽全都摘了下来。
这一行为影响了八路军的战士们,八路军和新四军原本就都是中国工农红军的战友,慢慢的变多的八路军战士也摘下了帽徽,只留下两个纽扣。
与此同时,也坚定了消灭和八路军、新四军的意图,开始全面停发八路军的军费和补给。
1946年,蒋介石决心放弃和平建国,要用武力解决“问题”,随后开始全面进攻中原解放区,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宣告破裂。
八路军总部从此时开始正式通告全军摘下帽徽,“两粒纽扣”正式成为红军的代表性标志。
曾经有人声称八路军帽子上有两粒纽扣是因为外形看起来像“8”,故意如此设计。这话虽然不对,但在当时的老百姓看来,两粒纽扣确实就代表着八路军。
在八路军展开战斗的地区,老百姓们只要看到这两粒纽扣而没看到帽徽,就知道这是人民的军队,会主动送来吃穿物资。
那个时候的八路军物资极度短缺,能制作出服装已经很不容易了,帽子上的护耳虽然又有用又精致,但红军规模不断增大,后勤实在是难以为继,于是从1941年开始,八路军生产的帽子上基本不再是活扣,而是两个死扣,无法解开扣子把护耳落下来使用。
军在抗战期间也渐渐感到后勤吃力,同样也在纽扣上省了事,这种两个死扣的帽子不仅用于普通士兵,连蒋介石的军帽都是这样的。
以蒋介石日常生活之讲究,能让他也戴上死扣军帽,当时的形势确实是不容乐观。
一顶帽子上普普通通的两个纽扣,不值多少钱,但却饱含历史风雨。它们见证了对德国军队的偷师,见证了第二次国共合作,见证了皖南事变,见证了抗战期间红军艰苦条件下坚持抗争的不易。